焦點
-
HyperX Alloy Elite RGB電競鍵盤實測開箱,視覺與觸覺並重的遊戲利器!
近年來HyperX 在電競的產業十分強勢,不管是電競耳機還是超頻記憶體,每次推出必定造成話題。以HyperX所推出Alloy FPS、Alloy Elite 兩種系列電競鍵盤,廣受玩家們的喜愛,玩家們一直盼望HyperX能推出RGB版本來解解癮,在HyperX不斷測試後,終於在2018年的CES上正式發表了第一款RGB的機械式鍵盤,並決定在2018年台北電玩展上搶先發售。 HyperX Alloy Elite RGB提供Cherry MX紅軸、茶軸、青軸供玩家選擇。這次PCDIY介紹的是青軸版本,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Alloy Elite RGB的特點吧! 過去Alloy Elite的特色,在於只有提供一種顏色的燈效,玩家總是覺得有點單調。但在經過HyperX的改進之後,這次Alloy Elite系列正式推出RGB的版本。 這次Alloy Elite RGB同樣採用實心鋼架,鍵盤整體十分穩固,鍵帽藉由上磨沙塗層加強手感,懸浮式Cherry MX鍵軸、無邊框設計,提供玩家們在機械鍵盤上所需要的絕佳觸感。搭配這次所加入的RGB燈光效果,可營造出更勝以往的視覺效果。此外,在快捷鍵區域的下方光條也改為RGB背光,與主盤區域的背光能夠互相呼應。提供玩家觸覺與視覺上的感官享受。 Alloy Elite RGB這次一大特點,就是可以搭配HyperX NGenuity軟體,來儲存巨集及背光效果。玩家可以進階的自訂背光功能,打造個人的色彩和燈光效果。此鍵盤的RGB LED有多達 1,680萬種色彩變化,並預先設定了波浪、遊戲、單色三個燈效選項,玩家只要透過HyperX NGenuity軟體,即可設定不同的燈光效果,還可以選擇特定顏色、調整速度及方向。另外,NGenuity可記錄巨集,玩家重複輸入某幾個指令,巨集也將會優化這些指令,讓玩家的速度能夠更快。 Alloy Elite RGB的手托和之前一樣為可拆卸式,讓鍵盤更加符合人體工學,Alloy Elite RGB也附有鈦金屬色鍵帽、拔鍵器,玩家可視需求做調整;鍵盤背後的4個角落都具有防滑墊,支架的部分也設有止滑墊。 與電腦連接的介面是採用USB 2.0規格,鍵盤後面另有保留擴充用的USB 2.0連接孔,讓玩家可以接耳機或接手機充電等用途。如同Alloy Elite一樣,上方分別有背光控制、背光效果、遊戲模式、多媒體控制、滾輪音量鍵都沒有少。該有的全鍵不衝突和防鬼鍵等功能一應俱全。 HyperX致力於帶給玩家極致效能的電競體驗,並期許讓玩家以更自由、更輕鬆的方式來體驗遊戲的樂趣,總之,HyperX Alloy Elite RGB終於上市了。玩家們可親自試試來自Kingston的這款RGB鍵盤,並實際應用在電競場合,以帶領玩家征戰沙場,無所不利! ● 獨特光條和動態燈光效果 ● 實鋼框架結構 ● CHERRY MX 機械式鍵軸 ● 媒體專用鍵和大尺寸音量滾輪 ● 快捷鍵可直接切換亮度、燈光效果和遊戲模式 ● USB 2.0 連接埠,連接裝置更方便 ● 100% 防鬼鍵和全鍵不衝突功能 ● 觸感舒適的可拆式手托 ● 附帶加強紋理的鈦金屬色鍵帽和 HyperX 拔鍵器 廠商名稱:HyperX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5,990元
-
花1萬元組電腦可以怎麼玩?Intel Pentium G4600版本先行篇
沒年終、沒獎金,過年怎麼辦?看電視、打牌、出去玩,好不容易可以不用上班,還不來上網玩一波Game再說;但是電腦有夠舊,玩遊戲也跑不動,我的老天鵝,能不能有超便宜又好用的電腦可以組… 咱家的小W編才剛弄了台3.5萬的吃雞電腦,雖然很心動,但是口袋不夠深、實在沒能力負擔,那又不想買那些二手、太(清)舊(庫)型(存)規格的套(光)裝(華)牌電腦,那麼這次不妨來試一下,10張千元大鈔可以買甚麼東西? 畢竟一次掏出10張千元大鈔也是一筆錢,當然也是要仔細考慮怎麼花才能花在刀口上,而且平台又有Intel跟AMD架構可以選,那要怎麼挑?快過年了,有錢沒錢挑部電腦好過年,就跟著小編的腳步,咱們都來搭一遍,第一趴就先來個Intel套餐試試口味好了。 網路上可以查詢報價的地方大家應該都很熟,那個原X屋、藝人店、黃色X屋都有在賣,不過我們的預算有限,以目前只打算花2張千元大鈔的情況下,可以選的其實也不多,除了第6代的Pentium G4400外,第7代的Celeron G3930、G3950、Pentium G4560、G4600都落在這個價位範圍,至於i3-7100就跳了一大截的價格,可能要看玩家是否有偏好,不然光一顆CPU就已經吃掉10張千元鈔的1/3了;這裡小編實際挑選的是Pentium G4600,除了是比較新的第7代處理器,也具備有2C/4T的架構。 而對應的主機板方面,當然得對應LGA1151規格、價格品質又要夠超值才行,小編挑的是MSI推出的H110M PRO-VH,除了是主機板大廠的品質保證與信賴度外,產品保固期間還免費到府收送,真的是服務到家。記憶體目前漲翻天,隨便買條4GB的DDR4都要1200元以上,不過想要電腦跑的順,還是建議要8GB以上比較好。至於儲存裝置的部分,預算有限就先挑顆120GB的SSD就好,家裡有多的HDD都可以另外加裝上去當D槽用,這次挑的是由ANACOMDA巨蟒科技出品的T1,採用3D TLC顆粒、三年保固,而且還免費到府維修收送。 如果想要遊戲玩的順,預算允許的情況下,就挑一張顯示卡吧,只不過目前由於挖礦熱潮還在持續中,中階以上的顯示卡紛紛喊漲,連帶的也影響到整個顯示卡市場的價格,連一片GT1030的價格也一直拉高,這裡挑了一片EVGA推出的GT1030 2GB GDDR5的版本,在價位上比起1050、1060來的低上許多,下面也會實測與內顯的差異。除了裝在裡面的零組件,電腦的家跟動力總也是準備的,機殼跟Power的部分礙於預算就不能太過要求,不然挑個全鋁機殼再加顆金牌電源肯定會預算破表,剛剛好廠商在推買電源送機殼活動,只要888元,這可是BITFENIX火鳥牌的電供,350W的銅牌、品質不賴,還送知名代理商「視博通」的「噬魂者」機殼,簡直是廠商的佛心來著。 粗略的我們知道了這次挑選的搭配,接下來,就來看看這些各個零組件長的啥樣子,來閱個兵吧! 在前面有提到了目前抓2000元左右(含以下)的價格帶,大概也就Celeron、Pentium G可以選,不想用第6代SkyLake舊核心的話,那也就只能以第7代KabyLake為主,同樣都是採LGA1151規格、14nm製程,雖然Celeron的價格更便宜,但是基本上還是會以Pentium G4560、G4600這兩款2C/4T的版本為優先考慮,兩者差異除了價格上相差200元以外,頻率也差了100MHz、G4560(3.5GHz)/G4600(3.6GHz),L3快取都有3MB,不過內顯的規格則是G4600(HD630)略優於G4560(HD610),直接想上獨立顯卡的朋友這裡可以省200元(哈)。 選好了CPU當然就可以找一片對應規格的主機板來搭配(其實都是LGA1151),預算較多的話可以選比較新的250/270系列晶片組(部分的B250晶片主機板價位約為2500左右),如果想控制不超過2000元,大概挑H110系列會是比較符合預算的考量。這片MSI H110M PRO-VH算是超值選之一,採m-ATX小板設計,擴充槽提供有PCIe 3.0 x16一組、PCIe 2.0 x1兩組,以及DDR4插槽2組,SATA III連接埠有4組,USB則是有提供到最多10組(3.1 Gen 1有4組、2.0有6組),內顯輸出也提供了HDMI與D-Sub(VGA)各一組輸出,HDMI支援最高解析度4096x2160@24Hz/2560x1600@60Hz。 內建有Realtek RTL8111H Gigabit LAN網路晶片以及Realtek ALC887音效解碼晶片、提供5.1聲道的高音質音效表現,背面I/O埠可以看到除了有1個PS/2鍵鼠連接埠,還可以看到有4組的USB 2.0插孔,1組HDMI、1組D-Sub、1組RJ45 GigaLAN、2組USB 3.1 Gen 1插孔,最後面則是3孔音效接頭。這片主機板上一共可提供4組的USB 3.1 Gen 1,除了I/O埠的2組外,另外2組可以拉到主機的前面板供玩家方便使用,而且MSI還提供有雙重ESD防護機制,前置USB 3.1有設置一組Ics保護晶片,避免插拔裝置使靜電造成IC零件損壞。 這片小板當然也具有MSI的多項獨特設計,包括了DDR4 Boost加速引擎、可優化傳輸效能,VGA裝甲設計、可強化插槽支撐力,採用第四代軍規級組件(Military Class 4)、黑色電感+固態電容、提供玩家高穩定耐久料件,AUDIO BOOST音皇技術、完美支援6聲道高清音效輸出與高阻抗耳機,簡易偵錯LED燈(EZ Debug LED),CPU過量電壓防護設計,智能風扇控制機制,全方位防護機制(Guard-Pro),第五代圖形化Click BIOS,支援Intel SBB工具軟體(使用者可以輕鬆地連線至無線顯示器,以無線方式將視訊傳送到中央分享螢幕),以及原廠註冊四年保固的保障,真的算是高C/P值的小板了。 記憶體的部分目前真的漲得很兇,相較於去年第三季跟第四季的價格,其實波動幅度算大的,原本的DDR4 16GB也都從3,000多一路攀升到4,000多,部分大廠的價格都已經破5,000大關,高階版本更是要價6,000元以上,如果這次也裝個16GB的記憶體的話,大概我們的預算就砍掉一半以上了,所以退而求其次,以8GB的規格來搭配吧,看今年下半年會不會有機會價格回穩,至少回到16GB落在3,500左右,不然現在真的買不下手~ 這次搭配的是SP廣穎的DDR4-2400 4GB x2,CL17,黑板PCB設計,單面8顆、單顆512MB,預設定壓1.2V,而且當然是終身保固囉。透過2條4GB、共8GB的記憶體容量搭配,至少在整體的運作效能上會表現的較優,在執行一些程式運作時也會跑得比較順些,畢竟就算要省錢,基本的要求還是得顧到。 雖然預算有限,但是SSD固態硬碟可是一定要配備的,畢竟在有限預算下要具備有不錯的效能表現,SSD可是個大殺器;這次要配對的是ANACOMDA巨蟒科技的基本款T系列的產品,這款T1 120GB具備Read 470MB/s、Write 350MB/s的效能表現,SATA III介面,採用3D NAND TLC顆粒、搭配Marvell控制器,純黑色系風格,MBTF有150萬小時,3年保固且免費到府維修收送。 如果不打算另加顯示卡,那Pentium G4600內建的HD630內顯也是有支援HDMI、4K高清,只不過如果想拿來玩比較重Loading的遊戲可能就會跑不動或變龜速,這時候要是想吃雞、可能直接GG比較快。加一片顯示卡是個好選擇,但是現在顯示卡可是面臨一片掃貨潮,價格上漲不說,想買還不一定有貨;如果想要玩吃雞跑的順,那按照小編的實測經驗,直接上GTX 1060比較快,可是現在的GTX 1060報價可不低,隨便都把這次的預算清空,所以就往下挑吧,大概最多就是GT1030能選了,更低階的其實也沒比內顯好太多,就不需要多花那個千把元了。 這裡拿來搭配的是EVGA推出的GT1030 2GB GDDR5這一片,具備384 CUDA核心、基本頻率1290MHz/Boost頻率1544MHz、記憶體頻率6008MHz、記憶體頻寬48.06GB/s,前端訊號輸出的部分則是提供了1組HDMI 2.0b以及1組DVI,整體Layout設計採Low Profile,並內置1組風扇協助散熱。 作為電腦的動力來源,少不了要有顆夠力的電源供應器,這裡挑選的是BitFenix BF350C這款有80plus銅牌認證的Power,別以為350W不夠力,這部電腦整體的耗電上並沒有那麼高,就算不搭配GT1030、改採GTX 1060也不用擔心,如果預算充裕,BitFenix還有400、500、600、700W以上的版本,就看玩家的需求來做選擇。 BF350C的特色可是不少,外觀整體尺寸採140x150x86mm設計,除了保證足瓦輸出外,用料也採全日系電解電容,並通過了80Plus銅牌認證,最高效率可達86%,搭載最新主動式PFC零組件、最高PF值可達0.99,高+12V輸出比例(26A/312W),散熱部分採用進階型熱傳導整合設計,搭配120mm靜音風扇,且使用溫控調節風扇控制線路,也提供了四項工業及保護線路—過功率保護(OPP)、過電壓保護(OVP)、低電壓保護(UVP)、短路保護(SCP),並支援歐盟最新環保節能規範與符合無鉛製程要求。 原本這款BF350C可是要大約1,100元左右,恰巧在考量到預算問題時,剛好廠商端也正在作活動,所以只要購買這款BF350C就可以免費送一個視博通「噬魂者機殼」,兩者合一只要花888元,除了說這兩家廠商都是佛心來的,還能說甚麼呢!(活動方面通常都有期間性,不同時段會有不同的促銷,可關注一下各賣場或店家的活動情況,通常都會有許多的促銷搭售好康) 雖然說這款噬魂者機殼是買BitFinex BF350C才額外贈送的(這款機殼也有做其他的方案搭配,可以上谷哥大神搜尋一下),但是就機殼本身來說,也是一款具備內斂沉穩風格的版本,採全黑色系設計,搭配前面板的髮絲紋路,算是入門價位的好選擇之一,這款LK LA1703(B)中文名稱為「噬魂者」,除了外觀的黑色系風格外,內部機構也是同樣採全黑化設計,前面板上方設置有USB 3.0、USB 2.0插孔各一,另外還有前端音源的耳機、麥克風輸出3.5mm接頭,以及電源鈕、重置鈕。 噬魂者機殼本體為430mm(L) x 183mm(W) x 415mm(H),最大可支援ATX主機板,最多可以安裝1大4小的連接裝置(5.25“x1、3.5“x2、2.5"x2),雙側開側蓋設計,內部空間可支援最大37cm顯卡長度與15cm高的散熱器,前後可加裝12cm x1(前)/8cm x1(後)風扇,能協助有效降低硬碟與CPU、顯示卡溫度。 在看過前面的各部組件的特色介紹,接著當然也要實測一下這樣的組合到底有怎樣的效能表現,這裡為了讓大家可以清楚地得知加了獨立顯示卡的差異,所以也將內顯的測試成績一併做個比較,也可以讓大家自行考慮要不要額外再多花一些千元大鈔以求得更優的遊戲表現。測次平台當然就是這次的裝機組合囉!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Pentium G4600 3.6GHz 2C/4T 主機板:MSI H110M PRO-VH 記憶體:Silion Power DDR4-2400 4GB x2 CL17 顯示卡:EVGA GeForce GT 1030 2GB GDDR5 SSD:ANACOMDA T1 120GB SSD (SATA3) 電源供應器:BitFenix BF350C 350W 機殼:視博通「噬魂者」LK LA1703(B)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Version 1709 (Creators Update) 從安裝好的系統裡面可以看到這套電腦顯示的訊息,下圖可以看到info裡面CPU可是有4核、顯示卡也有正確顯示出GeForce GT1030。接著就來看一下實測表現吧,從數據上比較可以體現出效能的部分。 前面已經看過CPU-Z的訊息偵測了,那其中的CPU效能呢?先來看一下對比於i5-7600K的確是略遜一些,不過單核成績也不賴,有將近387分,畢竟這價位也才2,000元左右,而i5-7600K不含風扇就要價7,000多元囉,快要4倍價了。 雖然是SATA3介面,還是有讀寫實測都接近400MB/s的數據,如果預算比較夠的話,可以挑選T1系列的240G版本,效能可以再提升一些。 記憶體的部分透過AIDA64可以看到實測的表現,這裡採用的DDR4-2400 4GBx2=8GB的容量,讀、寫、複製的效能都有接近30000MB/s或以上的表現。 這裡一共有2種測試數據,採用G4600內顯以及搭配GT1030的成績,從截圖可以看到,G4600的HD630內顯核心的表現尚可,搭配GT1030也有一些加分效果,總體表現還OK。 換到較新版的PCMark 10上頭做測試,採用內顯的表現為3443分,搭配GT1030的成績略高一些,有3625分。 遊戲的部分當然還是要測一下,雖然以1萬元左右的預算,無法投放過多資源在顯示卡方面,但是就心理層面上還是會希望有基礎水準;在3DMark方面,從Time Spy的成績可以發現得到近1200分的表現,畢竟是入門款的GT1030,對於玩家來說,至少在玩遊戲上面應該還是可以有基本水準,而一般的文書處理或使用,當然是沒問題的。不過還是要特別提及一下,內顯的3DMark成績大概就直接忽視吧,除了不太耗資源的網頁遊戲外,如果玩遊戲,還是建議挑片獨立顯示卡比較實在。 除了前面的綜合評測軟體外,當然也是要試試看在遊戲部分這樣整組電腦的效能是不是也可以讓玩家維持在一個基本水準之上,雖然我們前面已經看過了內顯與搭配GT1030在3DMark上頭的表現,但實測遊戲應該比較貼近實際的環境狀態。在AOTS這款即時戰略遊戲的表現,平均都有超過30FPS以上,對於玩這類遊戲也在標準水準的範圍內。當然如果純靠內顯的功力,可能會有Lag情況出現,可能要從設定方面去看能否提升順暢度、降低畫質表現了。 換到比較吃資源的遊戲—刺客教條:起源,稍微有點殘念的是,顯示效能是不穩定,平均FPS還是有超過30,達到32FPS,事實上這部分比較吃顯示卡效能,可以透過小調一下顯示卡的頻率小超頻一下,會有更佳的表現,基本上也是可以玩的。(當然,得是有搭配獨立顯示卡的狀態下) 拿來試玩Civ6也沒問題,貼圖與人物密密麻麻的跑動也是可以順暢地遊玩,雖然在內顯模式下有一點點小Lag。在內顯狀態下的測試成績就顯得反應ms上的數字偏高,平均達到約100ms左右;換搭配上GT1030之後就顯得順暢多了,測試數據直接降至15-20ms之間(DX11下),事實上以此款遊戲的Loading來說,即便換成搭配GTX1060顯示卡也只能在降低一點點的效能而已,以目前的組合搭配GT1030也足以正常運作了。 在Ubisoft推出的「火線獵殺」這款戰術射擊遊戲下,內顯的表現就真的比較弱一些,大概只有FPS 10左右的成績,玩起來肯定是Lag;換到了搭配上GT1030之後,直接衝上FPS 35以上,果然即便是選一片入門款的GT1030都可以好好玩一下火線獵殺了,這預算如果是打算玩遊戲的話也是應該要納入考量的。 這款隱蔽類第一人稱射擊和動作角色扮演的遊戲測試下,純粹只依靠內顯的效能來運作也只能得到平均FPS 10左右的成績(DX11、DX12下僅FPS 9左右),換搭上GT1030之後,DX11/12下的表現可以提升到平均FPS 18左右、最大可達23,還算差強人意。對於偏好這類型遊戲的玩家,會比較建議多花一點預算投注在高階一點的顯示卡,效能的提升幅度會比較明顯,以現有的搭配GT1030運作,大概也只能過過手癮,無法完全的徹底滿足。 如果不把顯示卡算進去,其實整體的價格就算面對目前記憶體的上漲來說,還是相當足夠的,更何況多出來的預算可以拿來補貼SSD,換一顆240GB的版本也是比較好的選擇,又或者可以把剩餘的差價拿來買一顆1TB的HDD作為資料儲存專用也是夠的。不過,目前顯示卡由於挖礦的大宗拼命掃貨,所以連帶的影響了中、高階的價格,除了缺貨外,甚至向下延伸,連入門款的版本也都開始調漲價格,或許在不急的情況下,先用用內顯,等之後價格穩定了些再另外挑選合適的顯示卡搭配會是較好的選擇。 無論如何,想只花1萬元就可以有一台不錯的電腦基本上是沒問題的,玩家可以依照實際的需求做一些調整,畢竟快過年了,最近天氣冷到爆,不想出門的話,宅在家裡上網打電動也不是不行的啦(出門要花錢啊~)。以上感謝各廠商的大力協助,Intel就不感謝了,因為CPU是小編自己買的(淚~)
-
台北國際電玩展2018(TpGS)攤位巡禮:HyperX,DETONATOR(DTN)與Xargon第一類接觸現場直擊!
最後一站小W編走到了HyperX的攤位,今年(2018)在台北國際電玩展的展區上,相較於去年、也相較於東京電玩展,確實相當盛大!現場不只準備了各式各樣活動讓玩家們有節目可以看,在主舞台的後方也還有投籃機、《街頭快打V》可以試玩,試玩的同時也能夠帶上他們自家全新推出的耳機,體驗一回HyperX Cloud Alpha的魅力。那話不多說,我們看展去吧! 在台北國際電玩展的展期期間,HyperX從日本請來了2位重量級的職業選手,DETONATOR(DTN)戰隊當中「Shaka」和「YamatoN」,也許各位玩家們對於他們2位有一點陌生,不過之前有觀看《鬥陣特攻》太平洋聯賽的話,對於「DTN」的名字就很熟悉了吧!沒錯,他們今年也成立了PUBG的職業戰隊,各位玩家們可以稍微期待一下他們的表現! 除了主持人與賽評之外,當然要幫他們2位找到能夠平起平坐的對手啦!那就是我們在FPS射擊遊戲當中最有名的實況主「Xargon」以及他的好隊友「Ko」,在賽前他們也與DETONATOR(DTN)的2位選手相約「最後一圈」見!那究竟是豎起Flag還是最後來個雙人對決呢? 順便幫各位玩家們轉播現場戰況,DETONATOR(DTN)這次採用游擊的戰術,透過「打野」的方式減少與敵人的碰撞以及能夠安全的收尋物資;而在另外一頭的Xargon,則一如他們的習慣,落在「P城」與其各位玩家們決鬥!行到了遊戲中段,雙方終於相遇,也就在DETONATOR(DTN)精準的槍法之下,取下了Xargon與Ko的人頭,在吃雞之路上,再也沒有人能夠阻撓他們了! HyperX這次在台北國際電玩展可是準備了2款具有話題性的產品,HyperX Alloy Elite RGB以及HyperX Cloud Alpha;現場也提供了他們一系列推出的產品供玩家們試用,小W編這邊也搶先在各位玩家們於電玩展見到HyperX Cloud Alpha先做。當然除了耳機之外,現場也擺上了HyperX Alloy Elite RGB,提供玩家們體驗一回他的手感,而這支鍵盤小W編也有拿到手,開箱文就請拭目以待囉! 除了這2項產品,HyperX在今年第二季準備要為各位玩家們帶來一隻全新的記憶體,確切的產品名稱小W編還沒有得到,不過消息來源基本上應該沒有問題,小W編也希望可以拿到這款記憶體,在HyperX Predator DDR4的原型之下,套上各位玩家們最愛的RGB燈效! 這次在HyperX的攤位上,除了有很多活動之外,現場也提供了相多的優惠給各位玩家們做電腦周邊的選購,不論是電競耳麥、鍵盤還是滑鼠都有機會用更優惠的價格購入,在各位玩家們欣賞舞台節目之後,若是有想要入手全新的電競周邊的話,可千萬別錯過HyperX攤位囉! (01) (02) (03) (04) (05) (06) (07)
-
台北國際電玩展2018(TpGS)攤位巡禮:BANDAI,《嗜血代碼》與《七大罪》強勢問鼎中原!
第四站來到了BANDAI的攤位,採用開放式的攤位之中,有著相當多的機台可以試玩,不論是《超級機器人大戰X》、《鐵拳7》、《嗜血代碼》或是《七龍珠》等等,而在現場也提供了玩家們相當豐富的獎品,除了可以拿到小精靈圖樣的抱枕之外,也還能夠拿到太鼓達人的側背包,玩家們還有2天的時間可以來挑戰現場的試玩,說不定獎品就有機會可以帶回家囉! 簡單介紹過BANDAI去年推出的遊戲之後,接下來明天會有更多關於「動漫」類型的遊戲正在醞釀當中,玩家們也可以看到自家旗下相當受歡迎的IP,「機動戰士鋼彈」,也推出了自家的手遊,看見吉翁國的話,也別忘了上去試玩喔!說不定會讓你遇到「獨角獸鋼彈」?而可以開機動戰士,當然不要忘記《空戰奇兵7》,考不上機長沒關係,我們只能從電動裡頭過過乾癮囉。(幫QQ喔) 當然在BANDAI旗下有非常多受歡迎的IP,這次在台北電玩展也不吝嗇地將他們全部都搬到現場提供給玩家試玩囉!其中包括了《驚爆危機 戰鬥的Who Dares Wins》,採用類似於《超級機器人大戰X》的控制模式,透過回合制的選擇去操控機台;再看到經典格鬥遊戲《鐵拳7》,這次除了簡單的格鬥模式之外,也在劇情上做擴充,現場試玩的時候也可以體驗一回;現場也準備了VR的《PROJECT CAR 2》供玩家們體驗,似乎像是小W編曾經在體驗過的VR賽車,我想,應該很暈吧!XD 終於到了今回我們要試玩的重頭戲!《嗜血代碼》是一款動作式RPG,我們將扮演一個不會死亡的吸血鬼,準備探索這個界究竟為何會毀滅!在遊玩的過程中,體驗起來的感覺有些近似於《黑暗靈魂3》,也需要透過體力條、血量去對敵人做壓制,不過這次也能夠施放魔法,不過這款遊戲確實也有如《黑暗靈魂3》困難,可是為了可愛的Mia,我可以!!!! 各位玩家們有沒有發現這次相當受歡迎的遊戲都沒有拍到對不對?因為BANDAI現場都不給我們做拍攝,所以只能透過玩家們親自來到現場眼見為憑,親身體驗;但是各位玩家們也別擔心,現場體驗還有機會可以拿到小精靈抱枕和太鼓達人側背包,連小W編都沒辦法拿到的獎品,都只能送給玩家們啦! (01) (02) (03) (04) (05) (06) (07)
-
台北國際電玩展2018(TpGS)攤位巡禮:SEGA,人中北斗痛快的格鬥手感,體驗過的都說「爽」!
第三站要帶各位玩家們來看SEGA的攤位,今年(2018)也帶來了相當多的試玩遊戲,最特別的莫過於在試玩結束之後,各位玩家們可以拿到喜氣洋洋的「紅包袋」,也千萬不要捨不得使用,各位玩家們記得要打開來看看,裡面有機會可以抽中SEGA自家的福袋呢! 也因為這次推出在試完之後可以拿到紅包袋的活動,所以在試玩的人潮上絡繹不絕!因為這回他們帶來了備受矚目的《人中北斗》以及《閃亂神樂》,至於《人中之龍 極2》就不用小W編多講了吧!多少人拜倒於他的酒店之下啊!(酒店之龍你不能質疑XD),除了這2款遊戲之外,《魔龍寶冠Pro》和《戰場女武神4》也有在現場提供試玩。 相信各位紳士們一定殷殷期盼的這款遊戲《閃亂神樂Burst Re:Newal》對吧?這款風靡於各大玩家之間,那當然是以「爆乳超戰鬥遊戲」為主旨,在打鬥畫面以及勝利時出現畫面都讓玩家們心心念念,若是之前有照小W編的,現在又可以準備入手,紳士一波囉! 小W編帶著我們色影屍以及Paper醬到現場參與人中北斗的試玩!我們這次試玩使用的是PS4的平台,試玩時可以選擇要嘗試劇情模式或是較為簡單的打鬥,由我們的色影屍操刀,實際詢問他的遊玩心得時,他邊玩邊介紹的時候也有提到,在第一次進入遊戲時會有簡單的教學,不只可以教玩家們如何使用連技以及奧義之外,也能透過其他按鍵做不同的動作,就連打出奧義時的畫面都相當帶感,各位身為上班族的玩家們,壓力很大嗎?那你一定就要來試試看者款紓壓滿點的好遊戲! 這次SEGA所帶來的遊戲與有著強烈的相呼應,不論是相當受歡迎的《人中之龍》系列,還是結合了漫畫的《人中北斗》,或是能夠體驗紳士樂趣的《閃亂神樂Burst Re:Newal》,都是值得玩家們準備豎起脖子好好期待!說了這麼多,想要拿到SEGA紅包袋以及福袋的玩家們,快到現場搶先試玩吧! (01) (02) (03) (04) (05) (06) (07)
-
台北國際電玩展2018(TpGS)攤位巡禮:Sony PlayStation,最大展區,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第二站來到了Sony PlayStation的攤位,貴為今年台北國際電玩展的最大展區,當然有各式各樣的遊戲提供給各位玩家們試玩,而且除了試玩之外,今回也在現場帶來了限量800組的「魔物獵人:世界PS4」,以及每日限量買PS4 Pro就送1隻把手,讓玩家不只有的玩還有得買!排隊的狀況也是排到頭尾不相見,神龍見首不見尾啊! Sony PlayStation最有名的可不只有他們的平台或遊戲,在每一次只要他們有參與的展覽,都能看見用心的舞台活動、攤位展覽、連ShowGirls都超級漂亮!今回江口達雄先生也Cosplay城《跑車浪漫旅》的駕駛,準備與玩家一同駛過這4天的台北國際電玩展。 除了這些之外,現場一定要展示一下自家平台的實際機種,除了提供了各位玩家們購買之外,也會讓玩家們能夠在沒有買到產品的情況下,透過櫥窗過過乾癮!這次也推出了全新的五種把手,有3款全新的透明外殼,遙想PS2也曾經推出過這種把手呢! 現場也帶來了非常多的遊戲提供大家體驗,不論是準備上市的《真.三國無雙八》,對於經典的「無雙系列」真的來到了第八代,現場一就有相當多的玩家們準備想要一親芳澤。Paper醬也有試玩VR版《跑車浪漫旅》,透過VR的體驗,讓這款跑車遊戲更具有真實性。 還是有超大巨人的《汪達與巨象》,實際試玩可以看見騎馬對著陽光的時候,在你的劍端上會有著相當漂亮的特效;也別忘了探討人與仿生人界線的《底特律:變人》,透過每一次不同的選擇,建構出一個由玩家價值觀所成立的世界,最後還有沒辦法攝影帶給玩家第一手畫面的《聖劍傳說》,各位玩家們一定要到現場體驗一回。 各位玩家們一定相當期待想要到會場,不論是體驗VR的《跑車浪漫旅》,還是在現場看見《潛龍諜影》小島秀夫特地拍給台灣參與台北國際電玩展的玩家們,雖然他這回沒有辦法前來,但他也希望之後能夠到現場一同同樂!那玩家們若是有想要參加的話,一定也要做好「大排長龍」的心理準備喔QQ (01) (02) (03) (04) (05) (06) (07)
-
台北國際電玩展2018(TpGS)攤位巡禮:Ubisoft,還是好想要哈雷,幫玩家們獨家訪問Far Cry 5編劇談談劇情發想!
台北國際電玩展2018(TpGS),小W編第一站來到了Ubisoft的攤位,有別於以往,今年採用了開放式的展場,帶來了去年推出的3款大作以及預計於今年推出的2款大作,當然現場5款遊戲都有提供玩家們試玩,試玩不只有機會抽中哈雷、抽到護身符、還可以跟瑪莉歐女郎一起玩樂! 這2款遊戲,小W編都有參與到最先上市前的介紹,所以對他們特別的印象深刻;是《瑪莉歐+瘋狂兔子 王國之戰》是在Nintendo Switch平台上透過瑪莉歐以及瘋狂兔子的合體,採回合制的遊玩方式,現場也能夠排隊與瑪莉歐女郎一同遊玩! 當然去年10月底上市且在今年迎來10週年的《刺客教條:起源》,今回也有在現場擺放試玩機台供玩家試玩,除了試玩之外,還能夠排隊參與AR攝影,各位玩家們可以拿著盾、刀或是弓箭來體會一輪,什麼叫做活在金字塔頂端的感覺!(誤) 除了能夠試玩上述2款去年推出的遊戲之外,今年也帶了預計於2018年上市的《飆酷車神2》,小W編自己是有玩過《飆酷車神》的,其實體驗還不錯,今回除了能夠當車神之外,也還能夠當「船神」或是「飛機神」都沒問題喔!試玩完就能夠拿到哈雷抽獎券,好想騎哈雷回家唷! 在攤位裡最受矚目的就非《極地戰嚎5》莫屬了!我們的「色影屍」可是這系列的狂熱愛好者,我們當然現場也有試玩關於這款遊戲帶給我們的全新感受,整體FPS以及光影的表現相當不錯,今回場景選擇在美國蒙大拿(Montana)州,架空出的「希望郡」,準備在這邊對抗神父約瑟夫(Joseph)! 除了試玩之外,我們也帶給玩家們聯訪關於《極地戰嚎5》的編劇Andrew Holmes,他是Ubisoft蒙特婁工作室的首席編劇,除了《極地戰嚎5》之外,《生化奇兵:無限之城》劇本也由他一首操刀。這次我們總共訪問了2個問題,而他也在不暴雷的情況之下,超級認真回覆了我們!(羞) Q:在《極地戰嚎3》以及《極地戰嚎4》都會因為選擇而改變故事的結局,那這次《極地戰嚎5》也有一樣設計嗎?(色影屍) A:多重結局一職都是《極地戰嚎》系列當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部份,所以在不能透漏更多細節的情況之下,我們只能說,玩家們可以好好期待一下。(Andrew Holmes) Q:這一次劇本的靈感發想來源自什麼?(色影屍) A:其中一個是背景要設定在哪裡?《極地戰嚎5》需要一個足夠大供玩家探險,且要有森林、水道、高山且具有豐富生態性的地方,而他的團隊就想到了蒙大拿州,而他們實際了訪問到現場的居民,而什麼樣的反派是能夠讓玩家們可以出現在這樣的地方,確實地聊過之後,「邪教」這個概念也就跑進了他們的劇本當中,準備帶給玩家們來體驗。(Andrew Holmes) 第一站來到了Ubisoft,各位玩家們可以的話,一定要體驗一回《極地戰嚎5》,不只可以體驗FPS的射擊樂趣、劇情張力表現、甚至是還能夠駕駛飛機做偵查以及攻擊的選擇,各位玩家們也敬請期待小W編在3月號的遊戲介紹!之後也請各位玩家們準時繼續收看台北國際電玩展的相關報導囉! (01) (02) (03) (04) (05) (06) (07)
-
台北國際電玩展2018(TpGS)盛大開幕,人山人海、盛況空前的現場直擊搶先看!
小W編今日(1/26)與Paper醬、色影屍仨來到台北信義區的世貿一館,為的沒有別的,就是要來參加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電玩展」,今年的電玩展除了連續參展3年的Ubisoft、總是能夠吸引玩家前來的Sony PlayStation、以及在今年推出台版的《FATE/Grand Order》,都來到了現場,那小W編就先在現場幫各為玩家們帶來簡單的現場直擊吧! 這次來到台北國際電玩展參展的廠商,相較於去年,今年總共來了28個國家,幾乎近400家業者的參與,使用了高達2000個攤位的使用,達到了近幾年來的全新紀錄,今年除了相當多的日系遊戲大廠之外,台灣館的內容也是精彩可期,還有舉辦了《PUBG》的台港澳交流賽。 那好不容易跟著小W編擠進會場後,就先帶著玩家們簡單的看過現場畫面,以及我們千辛萬苦準備帶給玩家們的第一手消息,那就來一睹各家攤位的樣貌吧! 這次Ubisoft帶給我們《飆酷車神2》、《極地戰嚎5》,現場試玩完可以拿到他們家的代幣,可以進行扭蛋抽獎,飆酷車神玩完還可以填寫摸彩券,準備好抽到等身公仔以及哈雷機車了嗎? 今年最大的展區就由Sony PlayStation奪下,帶來了《魔物獵人:世界》、《底特律:變人》、《真.三國無雙8》;不只如此,還可以看見有超多玩家為了魔物獵人塗裝的PS4,買PS4 Pro還送1隻把手,完全把攤位擠得水洩不通啊! 相信各位玩家們對於這間Pearl Abyss可能有先陌生,不過提到了《黑色沙漠》,相信大家就耳熟能詳了吧?這次他們在現場請到了小熊以及前TPA的成員Toyz和Stanley與玩家們一同同樂! SEGA今年也帶來了相當多好玩的遊戲,不論是紳士們最愛的《閃亂神樂》、紓壓滿點的《人中北斗》、以及小W編私心很期待的《戰場女武神4》,當然不要忘記試玩可以拿到SEGA自家設計的紅包袋,別捨不得打開,裡面可是有機會讓您中獎的喔! 除了稍微幫各位玩家們介紹今回有參與台北國際電玩展的遊戲廠商之外,今次在手機遊戲、VR遊戲以及PUBG的風潮也吹進了世貿一館內。在擁有廣大粉絲的支持之下,也成功了在自家攤位前,聚集了超多的粉絲。 小W編這邊簡單的幫大家帶過簡單的現場資訊,之後還會有更多更詳細的攤位介紹,Paper醬和色影屍也會帶給玩家們除了文章以外,用影片告訴玩家們最值得來試玩攤位!那就請玩家們稍稍等待小W編,準備為各位玩家們帶來更多、更有趣的台北國際電玩展報導囉! (01) (02) 產覽名稱:台北國際電玩展 展覽地點:台北市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展覽時間:2018年1月25日至29日(1/25-26為商務日;1/26-29日為一般民眾玩家開放) 展覽官網:
-
全民全面屏時代來臨,紅米5、紅米5 Plus 將在1/30正式開賣
小米台灣於昨日(1/25)舉辦了「紅米5」、「紅米5 Plus」線上發佈會,正式開啟18:9全面屏時代,主打即使入門使用者也能有全面屏選擇。其中紅米採用5.7吋螢幕,搭配14nm Snapdragon 450八核心處理器,3300mAh大電池容量;紅米5 Plus則採用5.99吋螢幕,搭配14nm Snapdragon 625八核心處理器,並使用4000mAh大電池容量。 小米台灣宣布1 月30日中午 12 時起,開始於、小米之家、小米專賣店、PCHome 線上購物上開始販售,而mi.com 還6期零利率的優惠;而 2月1日起紅米 5於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之星陸續發售,而紅米5 Plus則在遠傳電信獨家販售。此外小米台灣也宣布將在台灣新增三間門市,分別是台北三創專門店(2/11開幕)、中和環球專賣店(預計四月開幕)、新竹大魯閣專賣店(預計五月開幕),2018年上半年在台灣會有7間門市。 這次提到紅米5與一般手機設計的不同之處,在機身的弧度方面,圓潤的機身搭配圓角的螢幕,藉此達到和諧效果,另外機身背面可以看到採用中線對稱方式,鏡頭、閃光燈、指紋辨識器、與小米Logo都落在垂直中心點,機身側面收腰收弧的效果,除了美觀外,這樣的設計讓使用者的手掌心完美貼合。 圓潤的機身搭配圓角的螢幕,整體看起來更加和諧。 兩款手機分別採用5.7”和5.99”全面屏,與過往16:9螢幕相比,顯示的東西也比較多,閱讀新聞更方便,導航時地圖視野更加寬廣、玩遊戲畫面更加豐富,使用者將有更寬廣的視野來使用紅米5、紅米5 Plus。另外考量到現在消費者常常需要切換不同的介面,因此這次也有18:9螢幕的分割模式,讓使用者能更便捷得同時操作兩款軟體。 兩者都擁有1.25μm像素,有助於在微弱燈光下攝影,針對自拍受到光源的影響,拍攝品質非常不穩定,因此前置相機則有500 萬畫素,支援智能美顏 3.0 功能以及前置柔光LED閃光燈,讓使用者在自拍時皮膚更加柔和,更能辨識使用者的年齡與性別進行美化效果,另外這次還附帶魔法消除的效果,簡簡單單得就能把照片上多餘部分抹除,不用特別再上網求助大神p圖,輕鬆打造專業攝影的效果。 大容量、續航力強是紅米最為人熟知的特點,紅米5與紅米5 Plus延續這個特點,分別使用3300、4000mAh大容量電池,搭配低功耗Snapdragon 625與MIUI9系統優化,可維持最多17天的待機時間,此外5 Plus 針對20%電量進行優化,讓使用者不用害怕電力不足的情況。 相信許多玩家用手機玩遊戲的時候,最苦惱得莫過於是訊息不斷進來,打斷遊戲的節奏。紅米5這次使用了智慧防打擾模式,遊戲時能阻擋訊息通知,碰到來電情況,還能立即切換至自動免持功能,可以一邊遊戲一邊通話;此外由於使用全面屏設計,過去手機底下的三大功能也消失了,因此這次小米也開發了全新全面屏手勢(向上輕掃到底到桌面、向上輕掃至中斷至最近任務、螢幕左右側滑動即可切換上一頁),讓使用能更加方便。 紅米的高品質與流暢的使用經驗最為消費者津津樂道,自從小米於2013年在台灣上市,就造成了紅米熱潮,這次紅米5與紅米5 Plus在細節上再進化,設計了四腳緩衝,替機身加入四角支撐結構,分散衝擊力道,大大降低了螢幕碎裂的機率,此外聽筒加入隔磁層、防水層的雙重防護設計,避免長期使用下來汗水、粉塵的侵蝕問題。此次紅米的零組件出自於富士康、英業達等大廠之手,近乎嚴苛的要求,造就了紅米的高品質、高性價比。 紅米5與紅米5 Plus使用全面屏設計,更多創新功能,卻秉持當年紅米手機的初衷,紅米5只需要3999元、紅米5 Plus只需要5999元即可入手,共推出淺藍色、玫瑰色、香檳金、黑色四款顏色,並附贈高品質的矽膠手機保護套,並同時上市專屬的螢幕保護貼與鋼化玻璃貼供消費者購買。 廠商名稱:台灣小米通訊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2-2192-1023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3,999元(紅米5)、5,999元(紅米5 Plus)
-
【TGS 2017】HyperX Cloud Alpha搶先上市前實測開箱,從「東京電玩展」朝朝暮暮的電競耳麥終於拿到手!
各位玩家們還記得去年9月小W編前往日本的幕張展覽館參加一年一度的電玩盛會「東京電玩展」嗎?(什麼?你忘了?)沒錯!在小W編的文章當中有提到這次要介紹的電競耳麥!就是由HyperX所推出的Cloud Alpha,當時只有日本搶先開賣,而且只在東京電玩展的展期上才能用優惠的價格購買以及實際搶先體驗。不過今回,HyperX將在今年(2018)的1月26日的台北國際電玩展上,正式上市開賣,那話不多說,小W編就帶各位來搶先開箱! 身為一位喜歡玩《絕地求生》和《鬥陣特攻》的編輯,在遊玩遊戲的過程當中,除了射擊的技巧以及準度之外,最重要的一定就是與其他隊友的溝通;這個時候只透過網路攝影機的小W編,總是在玩遊戲的時候收到我的HyperX ALLOY Elite紅軸的鍵盤敲擊聲,每次都被隊友表示:到底是多緊張?按小力一點!不過現在都不用擔心這些問題了,我們來看看HyperX Cloud Alpha吧! 看完了包裝以及配件之後,接下來我們就要看到產品本體,在看照片時,小W編先準備了簡單的規格介紹給大家,這次在耳機喇叭的採用特製直徑50mm動圈式釹磁鐵,頻率範圍從13-27,000Hz,抗阻為65Ω在1kHz;而在麥克風的部分,頻率範圍為50-18,000kHz,靈敏度為-43dBV,聲音的效果採用式雙音腔的設計,介紹完產品的規格之後,走!我們搶先帶你看產品去! 除了在頭帶有特殊的設計之外,產品本身還具有相當多的特色,如喇叭雙音腔的設計,讓中音和高音有各自獨立的音腔做共鳴,給予玩家們音效和音階上更好的體驗,而除此之外,玩家們一定相當重視關於其耳罩式耳機的「耳罩」到底有沒有符合舒適、包覆的需求。在HyperX Cloud Alpha的設計上,使用的是獨家的記憶海綿材質以及大尺寸的設計,在使用上並不會增加額外的壓力。唯獨可能較為嬌小的使用者們可能會覺得稍嫌過大。 在HyperX Cloud Alpha上所提供的是可拆卸式的降噪麥克風,在麥克風的線材方面使用的也是編織線材,增加其耐用性,且麥克風還通過TeamSpeak和Discord雙重認證,這樣在玩《絕地求生》或是《鬥陣特攻》時,需要與隊友大量溝通且提供資訊的遊戲時,就不會出現有太多的雜音或在收音太差等影響溝通的狀況。 最後,它不只能夠支援電腦平台作為電競以及遊戲使用,也能夠支援Sony PlayStation 4、Xbox One系列等等,以及其他只要具有3.5mm音源插孔的平台,不論是手機、隨身聽甚至是導覽機基本上都沒問題!所附的耳機線當然也採用編織線的材質,上頭具有線控的開關,讓玩家們可以輕鬆的從線上就做調整,也大大的減少了耳機上的開關或是按鈕設置,維持其獨特的設計曲線。 經過了簡單的介紹之後,其實小W編已經從上市前就開始做使用,在耳罩的體驗上非常令我驚豔,因為我自己本身其實是一個比較習慣耳塞式耳機的編輯,不過在上班的時候使用一般的耳機並沒有如HyperX Cloud Alpha那麼舒服,所以現在上班使用可以戴上一整天都沒問題!收音的部分小W編也有帶回家在玩《絕地求生》的時候做使用,我的隊友都表示:為什麼你的聲音變了,竟然都沒有鍵盤的聲音了!HyperX Cloud Alpha就是使用上這麼有感! 那玩家們若是想要購買的話,可以在今年(2018)台北國際電玩展期期間(1月26至29日)到HyperX的攤位實際體驗以及購買。也千萬不要羨慕我為什麼可以提前使用,因為我只是個傳說!(小W編是在公三….XD) ●產品型號:HyperX Cloud Alpha電競耳麥 ●顏色:黑、紅 ●喇叭直徑:特製50mm動圈式釹磁鐵 ●聲音效果:雙音腔 ●頻率範圍:13-27,000Hz ●靈敏度:91 dB+/-3dB at 1kHz ●阻抗:65Ω在1kHz ●麥克風尺寸:4.0x5.0mm ●麥克風靈敏度:-43dBV ●麥克風頻率範圍:50-18,000kHz ●電線長度:可拆式耳機線1.3m、PC延長線2.0m ●電線材質:編織音源線 ●輸入插頭:鍍金3.5mm接頭 ●附件:1個旅行包、1張快速安裝指南、1組麥克風、1組3.5mm耳機線、1組3.5mm轉接線、1張感謝函以及1張明信片 ●耳罩材質:HyperX特製合成記憶皮革 ●線控:麥克風靜音和音量大小調節 ●重量:298g(單只有耳機的重量) ●保固:一年 廠商名稱:HyperX 廠商電話:0800-666-200 廠商網址: 建議售價:電洽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浦科特 PLEXTOR S2C 512GB SSD」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